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学 > 作品评介  > 详细页面

满腹才情探文心 ——读《轻风花满檐:中国古典诗文札记》有感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张公善 2019年04月25日 阅读量:

 

 作者:蒋华

  出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2013年初夏,在安徽省安庆市举办的首届朱湘学术研讨会上,有一位与会人员引人注目——他就是蒋华。发言时,他抑扬顿挫,虽然方言偏重,但十步之外,就能感受到他内在的热情。

  谈起诗词歌赋,蒋华张口就来。我还见证了他对古文名篇的激情背诵,令人难忘。研讨会结束的前夜,我邀请他和我的5位研究生座谈。他从古典文学的感悟出发,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这让我们感叹不已!非科班出身,又长期工作在最基层,如果没有多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摸爬滚打”的苦功,他撑不起这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古典文学座谈会。

  而打开《轻风花满檐:中国古典诗文札记》,我仿佛又回到那个晚上,不过这次,我是在纸上“静听”他的高谈阔论。蒋华纵谈的诗文题材广泛:或对古代人物和书中的人物形象作感性的画像,或对一些古典诗学作理性探讨,或对传统的隐士文化、酒文化、“素描孔方兄”的钱文化作知性的梳理,包括古典诗歌美学、传统书法中的美学,都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全书文章长短不一,但哲思妙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与学院派著作不同,该书呈现出才子书、才情书的风貌特质。

  本书虽名曰“中国古典诗文札记”,重在古典诗文,但也包括名著小说和书法艺术等。诗词是行文的一条主线,书中大量引用了唐诗宋词,可以说是俯首皆是。蒋华以己意来探文心,巧妙运用当代人的眼光,将学理融入情理之中。如《居高声自远》一文:

  虞世南吟《蝉》道:居高声自远,非以藉秋风。意思是,蝉在高高的树上唱歌,因此传得很远,并非是把秋风当话筒;而是树的高度,增强了它的音传效果。这就像古代的起义者,登高一呼,才能应者云集;若你低谷一呼,人家还以为你在喊救命。可见高度很重要。这也像登泰山的杜甫,之所以能“一览众山小”,是因为他“凌绝顶”——站在泰山之巅,“登高壮观天地间”,而不是他戴着什么望远镜的缘故。

  在此,蒋华用当代视角和语言评论唐人诗句,佐以插科打诨,却横生出一番亦庄亦谐的妙趣。

  全书不管解读诗词、评点人物、剖解史实、阐释艺理,以及自道读书甘苦等,都没有高头讲章气,完全是感悟和生活体悟,可读性和耐读性俱佳。书中也颇有新意之作:如对贾岛“推敲”这个耳熟能详的话题、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背后的创作艰辛、杜牧《清明》诗的生命意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自道身世之戚”与“担荷人类罪恶”话题等等,都是在扎实的材料上,用诗性的文笔写出了个人的心得。这些文章令人耳目一新,完全可以当知性的美文来读。

  蒋华在《拥书听雨》一文中写道: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对我而言,命定是物质的落伍者,精神的苦行僧。拥书听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没有少年听雨,红烛昏罗帐的风情;没有中年听雨,断雁叫西风的凄婉。只有独守僧庐似的寒室,听着檐雨点点滴滴。好在墙上有锄、手中有书,渴了瓢饮、饥了箪食,感觉心境就像雨洗过的风景一样,青翠欲滴。如此,雨来佳的何止是门前的风景,更有枕上如山的诗书,已将内心滋养成松间明月、石上清泉。

  在尘世的风雨中,他是一个热情执着的人,一个淡泊读书的人,一个有悟性的人——这就是蒋华,也是无数个沉浸古典诗文世界的读书人的形象写照。

  读书即悟道。所有尘世的修炼最终都不仅仅是顿悟宇宙人生,更是以自己的生命投入大道。惟如此,小我方可融入大我!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