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经济 > 特色产业  > 详细页面

陶园三杰的玩泥人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纳建忠 文/图 2018年11月28日 阅读量:

专注的玩泥人。

陶园三杰紫陶文化公司的作品。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又称“细陶”,有着悠久的历史。建水紫陶将烧造工艺与书画艺术完美结合,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因而声名远扬。如今,古老的建水紫陶在传承创新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古城马军村,有一个从事文化产业的玩泥人叫张健。他带着一帮年轻人,在紫陶文化产业领域闯出一条集“产、学、帮、带、销”于一体的新路子,带领村民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张健是土生土长的马军村人,从小就喜欢玩泥巴,曾师从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马成林。2012年初,他成立了陶园三杰紫陶文化公司。

  张健常说,紫陶不是某一个人的,是建水的,是国家的,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文化要传承创新,但不能失了根。他认为,建水紫陶不应只是收藏品、精品,更应是大众都喜爱且消费得起的日用品。只有更多人有紫陶、用紫陶、懂紫陶,才能让紫陶文化传扬出去。

  在陶园三杰公司的生产车间大门处,张贴着这样一副对联:“红黄青紫白五色原泥拉坯书画装饰打理百般呵护镂空刻填十分周全;壶瓶红碗杯多种造型风干装窑点火烘烤千度烈烧无釉磨光一器始成”,用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建水紫陶的制作过程。

  制作一件建水紫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张健也一直尝试在生产上实现新突破。他带领公司工艺技术人员,投入大器型产品的试验生产工作,逐一攻关,在泥料的粘性和创新配比、泥坯可塑性的支撑平衡及温度控制等方面做了诸多尝试,取得了很多新成果。

  2013年9月,陶园三杰公司成功研制出了肚径111.3公分的紫陶大汽锅“天骄”,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最大陶制汽锅——建水紫陶汽锅”,成为了建水紫陶向高品质、高品位创新发展的标志性产品。

  2014年8月,在“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陶园三杰公司精雕细作的紫陶作品“双层镂空八方大茶壶”,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八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金奖。同年,该公司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要吸引年轻人来传承创新,不仅要在技术上实现革新,更要在运作理念上积极与时代接轨。

  近年来,张健带领公司紧跟时代步伐,建立了以紫陶为特色的“作陶客”众创空间平台,吸引城里和周边需要创业的农村青年和大学生,通过众创空间平台孵化他们自己的紫陶品牌和企业。

  公司既是生产企业,也是销售平台。同时,作为红河州民族师范院校的实习基地,公司又是大学生和村里年轻人学习制陶的课堂。如今,这里成为了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艺术学院、浙江商学院大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基地。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文化知识时产生了很多想法,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去实践,陶园三杰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亲手体验制陶工序的平台,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一位大学生由衷地说。

  张健对这些年轻人非常宽容,他说,虽然年轻人会因为技术不熟练而导致浪费一些原材料,降低成品率,但是从眼力、体力、精力、潜能上考量,他们有很大的优势。

  “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他们的审美与创新能力比老工人们超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他们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将一些新观念融入创作中,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张健说。在年轻人的创意带动下,陶园三杰公司不断有新的产品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张健也特别重视给当地村民提供创业舞台。经过一定时间磨炼后,村民如果想要自己创业,陶园三杰公司会与有一定基础和技术的村民达成工作协议,授权他们生产符合公司标准的紫陶产品。公司不仅为他们办营业执照,还帮助他们销售产品,实现以农带农、以工促销。

  建水紫陶自问世以来,一直与书画密不可分。陶给文人提供了展现才华和创作传世作品的空间,文人又给陶品注入了艺术生命,使紫陶由里而外散发出浓厚的文化韵味。一件上好的紫陶作品,除了精美的拉坯造型,往往还集书法绘画、篆刻镂雕、镶嵌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等各种技艺于一身,真正体现了陶工艺与书画艺术的相融共生。陶人的千年传承、文人的生命律动、陶性的尽情释放,都凝结在建水紫陶的文化精神中。

  “建水紫陶是一种文化陶。玩泥人一定要保持初心、匠心不变。一代代的紫陶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才会不断留下新的印迹,书写出更加绚丽动人的篇章。”张健说。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