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地区 > 概况  > 详细页面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布拉格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6日 浏览量:

【地理位置】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地处北纬26°03'~29°18',东经100°03'~103°52'之间,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州府所在地西昌市,海拔1510米,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天空洁净清朗,月亮晶莹皎洁,素有“月城”之称,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航天城。

【建制沿革】

  凉山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嵩郡,隋唐为嵩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凉山地区的历史沿革,反映了在不同朝代与中央政权的隶属关系。尽管在历史上,凉山地区辖地范围有所不同,但大抵上是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东抵乌蒙(今云南昭通),西迄盐井(今四川盐源)。新中国建立初期,凉山广大彝族地区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落后的奴隶制度和封建的土司制度,等级森严,家支林立,械斗不断。凉山长期处于封闭、愚昧、落后的状态。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凉山,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举行彝海结盟,在中共党史、军史、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1950年凉山解放,1952年10月,凉山彝族自治区成立(州级,后改为州)。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1978年与原西昌专区合并成立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1950年3月西昌解放,年底成立西昌地区专员公署。1952年4月政务院决定,将西昌专区的大凉山地区划出,设立凉山彝族自治区(州级)。西凉同属西康省。1955年10月,撤销西康省,西、凉改属四川省。1978年10月,撤销西昌地区,所属米易县、盐边县,划归渡口市(现攀枝花市),其余8个县并入凉山州。1984年4月,峨边县、马边县划归乐山地区。凉山州现辖西昌市、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盐源、木里藏族自治县共16县1市。首府设西昌市。

【民族与人口】

  凉山彝族自治州总人口515万,其中彝族人口占52.5%,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傣、纳西、布依、壮、白、满、土家等14个世居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地质地貌】

  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有海拔最高为5958米的木里县恰朗多吉峰,最低的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05米,相对高差为5653米。

【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份地区四季不分明,但干温季明显,冬暖夏凉,干季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17℃,日照时数2000~2400小时,日照幅射总量达120~150千卡/平方厘米.年。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无霜期230~306天。独特的光热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被有关专家誉为“天然的塑料大棚”。全国著名的农学家卢良恕赞称,凉山州“不是海南,胜似海南”。特别是西昌,海拔15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

【水能资源】

  凉山境内江河纵横,水能可开发量达6387万干瓦,占全国的15%、全省的57%,堪称世界“水电王国”,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和骨干电源点。国家在“三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干流上规划的14座大型电站中,凉山境内有溪洛渡(1260万千瓦)、白鹤滩(1305万干瓦)、乌东德(780万干瓦)、锦屏一、二级(800万千瓦)、官地(200万千瓦)、瀑布沟(330万千瓦)等12座。其中,溪洛渡、锦屏一、二级、瀑布沟等大型电站正在加紧建设,白鹤滩、乌东德、官地等大型电站正在筹建。除国家规划开发的大型电站外,全州中小流域水电理论蕴藏量约1478万千瓦,其中在建中小电站装机327万千瓦。

【动植物资源】

  州内脊椎动物计有5纲、40目、100科、661种(含亚种)。其中,兽类9目25科87种,占省的39.5%;鸟类计18目49科442种,占全省的63.2%。此外,州内还有众多珍贵的植物,如珙桐、光叶珙桐、银杏古树、柏栎树、格木、南方红豆杉、银叶桂、香果树8种国家珍贵树种等等。且农业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第二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是四川省三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 安宁河平原是全省第二大平原,被誉为“川南粮仓”。

【矿产资源】

  凉山地处著名的攀西裂谷成矿带,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聚宝盆”被誉为“中国乌拉尔”。境内矿产资源富集,且具有品位高、埋藏浅、采选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已探明矿种84种,有相当储量的60种,其中钒钛磁铁矿12亿吨,占四川省第二位,轻稀土氧化物保有储量24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铜、铅、锌、锡(金属量)518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另外境内贵金属、盐、磷、白云石、硅石等金属、非金属矿种也有相当储量。

【民族文化资源】

  凉山,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地区。几千年前,彝族先民就创造了辉煌的太阳历,历经千年风雨,凉山成为全国彝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地区。神秘奇妙的毕摩文化、狂热奔放的火把节文化、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以及热情豪爽的饮食文化和泸沽湖摩梭母系民族文化、木里藏乡文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而又交相辉映。“彝族火把节”和“彝族漆器艺术”已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凉山州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集民族文化、自然生态和航天科技观光、阳光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为一体。境内有国家级4A级的风景区——泸山邛海风景区;国家级4A级的风景区——螺髻山景区;国家级4A级的风景区——冕宁灵山风景区;国家级3A级的风景区——泸沽湖景区。还有美姑大风顶、冕宁冶勒、雷波麻咪泽、越西申果庄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冕宁彝海、雷波马湖和会理龙肘山——仙人湖景区……

  凉山属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中的重要一环。

  凉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不是海南、胜似海南,是中国西部最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这里自然风光雄奇秀美,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160多个,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等著名景点充满了仙境般的神奇与美丽。这里是嫦娥飞天的地方,州府西昌市被称为“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顿”。这里是中国革命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地区,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巧渡金沙江,举行了著名的会理会议和彝海结盟仪式。

  

参考资料: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上一篇:
下一篇: